歌词创作要巧用问句

问句有设问句、疑问句、反问句等几种,使用问句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笔法,在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而歌词作为一种精短且要和音乐结合展翅飞翔的艺术形式,对问句更是使用普遍,特别是对设问句和疑问句的使用。为什么要使用问句?使用问句有何妙处?笔者最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番思考。

还是举例子来探讨这个问题为好。比如张千一的《青藏高原》: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

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

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

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

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

一座座山川相连

呀啦索,那可是青藏高原?

是谁日夜遥望着蓝天

是谁渴望永久的梦幻

难道说还有赞美的歌

还是那仿佛不能改变的庄严

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

一座座山川相连

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

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

这首词,两节开头四句都是用的设问句,加上第一节最后一句“那可是青藏高原?”,全词共用了九次问句。可以说,这首词,问句占了重要部分,整首词几乎就是用问句立起来的。如果不是使用问句,即或李娜、韩红嗓音再好,唱的再投入,这首歌还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力吗?我看要大打折扣。那么,这九个问句究竟对这首词产生了什么作用?

其实,稍有一些历史、地理知识的人,一看这词,一听这歌,即或不听完最后一句总结“那就是青藏高原”,也会知道答案就是青藏高原,可是这九个设问句一问,则使这首歌别具一格,别具风情,别具韵味。是的,这辽阔苍茫的青藏高原,亿万年来,遥对蓝天,默默无语,唱着无言的歌,她把呼唤,把祈盼,把眷恋,把梦幻,把庄严,都留给了我们思考,品悟,于是,我们从这九个问句中,生动形象深厚地去理解青藏高原,产生了无尽地想象……这就是这首词使用问句产生的魅力,设若不采用问句,真接写“你带来远古的呼唤,你留下千年的祈盼,你是一首无言的歌……”,那韵味则大大减弱,一如一杯醇厚的美酒兑了好多的白水,而失去了强烈魅力。

这种设问句,还可以举几个不同的例子进行品味:

如雷振邦创作的电影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歌名和歌词的起句就用的这个设问句,两段,第二段起句是“花儿为什么这样鲜”?作者回答红是因为“它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爱情”,鲜是因为“它是用了青春的血液来浇灌”。我感觉这首歌红就红在这个题目、这个设问句上。它告诉我们,写词,抓住一个好的设句句是何等重要!

再如诗人艾青在《我爱这土地》的诗中写道: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

最后,诗人以“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作了结束。

这个设问句同样精彩,夺人眼目,拨人心弦,发人深思,配以答句的深刻,从它一诞生的那天起,就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震撼着诗坛,飞进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里,掀动着他们的感情。凡是读过这诗句的人,也像诗人那样,眼里含上了泪水。千言万语,都含在这泪水里,融在这问句中。再举一个疑问句的例子:

小女儿:爸爸

爸爸:哎!

小女儿:太阳出来月亮回家了吗?

爸爸:对拉!

小女儿:星星出来月亮去哪里啦?

爸爸:在天上!

小女儿:我怎么找也找不到它?

爸爸:它回家啦!

合:太阳月亮星星就是吉祥的一家!

这是歌曲《吉祥三宝》的一段唱。是女儿和爸爸的对唱,一问一答。这首有对唱有合唱采用了疑问方式的歌曲使这首歌产生了无穷的魅力,情趣盎然。如果没有此问句,直白而写,那情趣,那魅力则荡然无存。

翻阅《诗经》以来的旧体诗词,运用问句的诗词比比皆是,如屈原的《天问》,满篇尽是问句。李白的《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后主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等等亦是用问句开头。细品这些诗词,问句的应用,都为他们的诗词增添了光彩。一句“明月几时有?”如破空而来,使人悬念顿生,令人警醒,不得不看下文。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接看答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倍觉这愁之浓郁压心,如直写“愁如一江春水向东流”,虽也不失为佳句,却减弱了很多。

在歌词创作中,巧用问句,我觉得至少有这样几个妙处:

一是引发人的警醒,留下悬念,增添人的审美情趣;二是使你的歌词更含蓄耐品,不直白,不浅薄,不简陋,而有水中望月雾里看花之美感;三是加重你的注意力,记忆力;四是给歌词留下充分的空间,引发你无尽的想象和思考;五是容易使所写之词更具层次感,清晰感。

有的问句,作者并不直接回答,叫读者去品悟感受;有的自问自答。有的我问你答,如歌剧《刘三姐》中的许多对唱。问句如何运用,这要根据你写的歌词的内容、情调、风格等等来考虑,并不是所有的歌词都要用问句,有的内容根本就不需要用,硬用反而不好,只有用的恰到好处,才能更生动更形象更艺术地展示出你的歌词意境,称得上是成功。

写这篇短文时,我收到福建宁德词友彭小妮从网上发给我的一首歌词《有你的花季》,一开头的几个问句立即把我抓住了,两段,不妨引用每一段中的第一节,发此与读者共赏:

谁从谁的青春里走过

留下了笑意

谁在谁的花季里停留

温暖了记忆

邂逅时四月的雨滴记得你

小河边种下了杨柳依依

想握紧你还是有一丝迟疑

那时的我不知什么是分离

谁从谁的雨季里走失

落下了泪滴

谁送谁的那朵玫瑰

已渐渐枯寂

分别时秋天的落叶记得你

萧瑟的风里只留下日记

忽然想握紧你却已来不及

相聚很短暂长久的是分离

这是一首写恋情的歌词,四个设问句很美,埋下了诸多内涵,有春雨中小河边的心动和钟情,有秋风落叶下的离别和泪滴,受众尽可以想象那春雨中和落叶下的人物故事心情和画面。我是很欣赏这首词的这种写法的,有情感,有诗意,有艺术的美学品位。如果不用这几个设问句,直接而写,我想韵味会淡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