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新,方能出彩

品读汤昭智的歌词,总感到他的作品在创作的手法、意境、理趣、语言上,给人以一种不落俗套、与众不同、耳目一新的触动而为之一震,其“震点”主要体现在作品的“出新”上,细细地回味,更使人感受到作品胜人一筹的内涵。众所周知,歌词作品是以文字的短小这一特点而见长的,一首短小的歌词,能引起曲作家的关注、共鸣并激发出音乐创作的灵感,其关键点就是作品的出新。“出新”方能“出彩”!从而诞生出一首令听众喜爱的歌曲。

危机感——推动作品的“出新”

汤昭智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其文学功底扎实而厚重,他也是从写诗转为写词的。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一直耕耘于词坛,创作歌词已有数千首,是一位勤奋的业余作者。如果说仅仅把写词作为一种业余爱好“玩玩”而已,作品写得好与差也就无所谓了。可汤昭智却不是一位把歌词写作当作茶余饭后一种消遣的娱乐之人,而是作为本职工作之外的一种人生事业来追求。真如他自己所言:“除了工作,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写歌词。回顾近五十年创作经历,一是全身心投入,无怨无悔;二是持之以恒,不离不弃;三是耐得住寂寞,不怕孤独;四是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所以,他在歌词创作的征途上,其行进的步伐是坚定而执着的。

作为一名业余作者,要把歌词创作作为本职工作之外的一种人生事业来追求,其奋斗精神是令人敬佩的。然而,歌词创作随意写写并不难,但要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并想有所成功,那就不是随意写写而成的。在我国,能写歌词者有千千万万,但能写好歌词的佼佼者则屈指可数。特别是业余作者,要想在屈指可数的佼佼者平台上占有一席之地,那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事情。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对舞台演员而言。套用到业余词作者的创作过程中,那就是“台上一首歌,台下十年秋。”有些业余词作者甚至奋斗了一辈子,也没有一首作品能受到专业的曲作家和歌唱家青睐而登台演唱。其原因何在?关键还是作品的“出新”。

怎样使作品“出新”?汤昭智是这样理解的:“在我看来,专业与业余只关乎职业的差别,而无关乎作品质量的优劣与高低。业余作者身边没有作曲家,合作是相对困难些。但也时时倒逼我们要比专业作者付出更多努力,写出比专业作者更好作品,去赢得作曲家的青睐与合作。创作状态可以是业余的,但作品水平必须向专业作者靠拢,甚至高于专业作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登上山顶,哪怕是一座小山,让高原为我们喝彩。”

从汤昭智的话语中可以体会理解到,在专业作者与业余作者的差别上,区别在于两个字——努力。对于业余作者而言,这个“努力”是诸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歌词的“出新”,只有歌词高质量的出新,才能赢得作曲家的青睐与合作,才会有不同凡响的歌曲唱响舞台。

写了近五十年歌词的汤昭智,为什么时时能让作品“出新”?主要是他的心中时时存有一份“危机感”,担心自己的作品跟不上时代前行的步伐、合不上专业作者创新的节拍、满足不了听众的娱乐需求……,如果这一切都不能在作品中得到体现,也就谈不上让作品“登上山顶,让高原为之喝彩”,更谈不上让歌词创作成为自己“人生事业的追求”。因而,这份“危机感”成为一种强大的动力,迫使汤昭智绞尽脑汁在歌词创作上“出新”,“逼”着他在每创作一首歌词时,在视野上极力去拓宽、放远,捕捉崭新的角度;在语言上竭力去挖掘、创新,避开同题材作品的词汇雷同,使作品尽量做到像乔羽先生所强调的那样“必须寓深刻于浅显、寓隐约于明朗,寓曲折于直白,寓文于野,寓雅于俗”。

比如在2016年浙江省音乐家协会和淳安县人民政府共同开展的“唱响千岛湖优秀原创歌曲征集”活动中,汤昭智创作了一首《做你的第一千零一个情人》歌词去应征,其结果是毫无悬念地获得了一等奖。为何?因为作品所呈现的新思路、新角度震撼了所有评委,使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喜欢上了这位“情人”,把那决定作品最终命运的一票投给了这首歌词。细细品读这首歌词,再与其他众多应征歌词相比较,在视角和语言上确实是独辟新径,因而方能独领风骚:

是山与水一次美丽的邂逅/让世界多出一片风景/虽然幽深小路,没有了踪迹/只留下那山顶,幻变成绿岛的倩影//是山与水一场幸福的联姻/让世界多出一段恋情/也许岁月涟漪,记不住曾经/还好有山歌,唱响了水做的爱情//选择说走就走的旅行/让我一见钟情/那山,那水,那岛,那湖/远远近近,满目丹青//啊,千岛湖,你是那样美/千岛湖,你是那样亲/一千座岛,就是一千个情人/让我任性一回,做你第一千零一个情人

这首歌词,无论是标题还是内容,在相同的题材中确实新颖别致,让人耳目一新。把千岛湖的山与水形容为相爱的恋人,极目远眺:山水相依亲密无比,山水缠绕难分难离,是多么幸福的“爱情”啊!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千岛湖的秀丽景色和迷人风采。将其征歌的第一名收入囊中,可谓是实至名归。新颖的歌词很快获得了作曲家的青睐,先后就有吴小平、张卫东、珊卡等作曲家为歌词插上了音乐的翅膀,而且曲调都十分优美和动听。

危机感,推动着汤昭智创作出许多类似这种在标题和内容上新颖别致,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如《春风,你别乱翻我的书》《古巷子里的女人》《你不会拒绝我站在对岸》《中指戴戒指的女人》《美丽世界,也美丽自己》等。

责任感——追求作品的“出新”

汤昭智对作品如何“出新”,曾经这样说过:“使着劲儿往好里写,就是要写到不仅自己满意,也要让他人叫好的那一种。别人喜欢,是对作品的认可,自己喜欢,是对自己的肯定。要有精品意识,不要满足写出来,要追求写得好。”这种“要追求写得好”的创作态度,就是一个人的创作责任感。人是有惰性的,做任何一件事情,缺乏一种追求向上的精神和态度,也就是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不负责任。从创作角度来说,就是对自己的作品创作不负责任,更是自己创作之路往下坡路走的起因。从作品的受众面而言,就是对社会、对观众不负责任。可以这么理解:当“危机感”成为汤昭智对作品“出新”的一种动力,那么,“责任感”就成为汤昭智努力使作品“出新”的一种追求。

让我们先来品读一下汤昭智的成名作《假如你要认识我》这首歌词,从中体会他在创作中是怎样努力使作品“往好里写”而反映出“责任感”的。

珍贵的灵芝森林里栽/美丽的翡翠深山里埋/假如你要认识我/请到青年突击队里来/汗水浇开友谊花/纯洁的爱情放光彩//灿烂的鲜花春风里开/闪光的珍珠大海里采/假如你要认识我/请到青年突击队里来/理想育出幸福果/革命的青春永不衰

从时间上推算,这首歌词问世至今已有四十多年了,经人民音乐家施光南谱曲、著名歌唱家关牧村演唱后,迅速红遍了大江南北。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重要决策,而这首歌就是诞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第二年。

在那众所周知的十年特殊时期,类似像《假如你要认识我》这样的抒情歌曲基本没有。所以当这首歌一经问世,即刻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撇开曲和唱的重要因素外,笔者感觉,当时青年人至所以喜欢这首歌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歌词所表述的内含,正是时代所急需传扬的奋斗精神。动员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已刻不容缓,特别是年青的一代,更是现代化建设大军中不可小觑的一股生力军,各行各业的青年突击队也纷纷应运而生。当时还未到“而立之年”的汤昭智,正是这代青年人中的一份子,而他所处的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驱动他更清楚地认识到动员和鼓励更多青年人加入到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种责任感是推动他创作这首歌的动机,而歌词所叙的内容恰好又符合当时青年人的思想追求走向。二是歌词所推崇的爱情观,也正适应当时年青人择偶的心理标准,无论是小伙子还是姑娘们,都想找一个正直、能干、有上进性的伴侣。而这样的伴侣,在青年突击队里是最容易认识和寻觅到的。正如作者所言:“当时爱情歌曲刚解禁,写花前月下大有人在,而我想独辟蹊径,写一首与众不同的爱情歌词。”笔者认为,此歌给当时年青人的择偶,提示了一个快捷、便利的方向和途经。

《假如你要认识我》出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无疑给当时的歌坛注入了一股“新”风,与同时期出现的一些歌曲相比较,无论是创作视角、作品内容或写作手法上,它确实给人一种“出新”的感觉,而这种“出新”,正是作者对社会所心存的一种责任感体现:“发现、选择、把握和提炼,让我有可能去写出贴近生活、积极向上,同时又能经受时间跨度考验的作品。什么叫‘经受时间跨度考验’?就是十年、二十年以后,你的作品依然能给人以新鲜感。”正是这种责任感的推动和追求,造就了《假如你要认识我》这首经典之作,使这首歌在40多年后的今天,再次唱响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舞台上。

时代感——升华作品的“出新”

时代是在不断地前进、不断地发展着,歌词创作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前行的步伐,才会骄傲地屹立在词坛。然而,与时俱进的创作步伐“说说容易走起来难”,这已是众多词作者的共同认识。也就是这个“共同认识”,造成了众多词作者固守原有的创作思路和创作手法,最终使自己的作品难以“出新”。对于这一问题,听听汤昭智是怎么理解的:“路走久了,容易产生惯性,歌词写久了,也容易固化。有时候不妨放下我们的固守,去突破一下,另辟蹊径,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让‘原来歌词也可以这样写’成为我们创作瓶颈的突破口。”“在原本熟悉的道路上行走,肯定比在新开辟的道路上行走要来得方便和舒适,所以在思维上也容易形成定势。我以为,把打破思维定势交给‘出新’,不失为一个好主意。”

汤昭智的生理年龄已是“杖围之年”,但他常说,他的创作态势还在“而立之年”,其意就是在创作的手法、思维的前行、语汇的创新等方面,不能老气横秋、暮气沉沉,而是要保持年青人朝气蓬勃、壮志凌云的“追新”心态,才能使作品的步伐跟得上时代的速度而不落伍。对这一点,汤昭智是有深刻体会的。

在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汤昭智的一首《英雄时代》歌词,引得了许多作曲家的关注,纷纷为它插上音乐的翅膀:

所有让激情燃烧的生命/都不会被那脆弱征服/所有让阳光流行的季节/都不会为那黑夜让步//所有用真情凝成的相助/为美丽家园无悔地付出/所有用关爱筑起的守望/为幸福生活无畏地投入//众志成城,撑起了艳阳天/万众一心,踏平了坎坷路/再平凡的人,也承诺坚强/挺起那铮铮铁骨//啊,磨难中站起不倒的民族/危急中走出不屈的队伍/世界从远方寄来那祝福/祝福英雄的时代,英雄辈出

笔者为什么要举例这首作品?关键还是在于它的“时代感”与“出新”的关系。仔细地品读这首作品不难发现:这首歌词从头至尾,并没有出现过“病毒”“疫情”等字眼,但读者和听众的心中都十分清楚它叙说的是什么,在情感上与它产生了共鸣。更令人惊叹的是,这首歌词并不是汤昭智的新作品,而是他创作于2002年的“非典”时期。因作品的内容与发生事件的时代相吻合,所以在近20年以后再唱响它,并没有“过时”的感觉,它仍然能发挥出对社会弘扬积极向上的“时代意义”之作用。由此可见,准确地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不仅能升华作品的“出新”,更能延长其作品的“生命力”。

然而,要创作出既能贴近“时代感”,又能“出新”和“长寿”的作品,其中决定性的因素在于要把握好一个“度”——社会的认同价值。低于或高于这个“度”,就会使作品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同,也就谈不上作品的“出新”和“长寿”。对于这个“度”,汤昭智是怎样把握的?“‘在传统和出新之间寻求一条即对思维定势有所突破,又不能离社会认同价值相距太远’的创作理念。也就是说,不对自己的思维定势进行突破,也就没有出新,离社会认同价值相距太远,在社会上也就没有立足之地”。“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进步,歌词创作的语境表现和时代呈现不能落下。我想,只有与时代保持零距离,才能让我们的创作更上一层楼。”因为汤昭智在创作思想上有这样的认知,所以才能做到所创作品在“时代感”与“出新”这一关系上的无缝接轨。

“出新”方能“出彩”!这是笔者品读汤昭智歌词作品后的一得。“让作品套弄好词好句,图新鲜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还是让作品更富情感色彩,更富时代气息,进而提升它的品质,让更多人喜欢”。汤昭智的这一创作体会,“泄露”了他的作品为何屡屡获奖、长期受到社会和读者认同的创作“奥秘”。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