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歌词往往是改出来的。因为歌词要押韵,要合乎一定的规范,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要言之有物,要朗朗上口,要有音乐之韵文学之美,要能让作曲的人谱得上曲……在种种的规则之下,导致歌词入门容易写好难,写好容易修改难。由于创作习惯等使然,许多歌词作者的思维总跳不出条条框框的局囿,同样的一个词,同样的意象,同样的语言风格会在不同的歌词作品里反复出现,看一首没问题,但是看过多首后就会让人兴味寡然。当一位成熟的词人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缺乏对自己的狠劲和对作品的钻劲,缺乏细致严格的审视和耐心的修改所致。一首歌词写成,即便当时自己很满意,也还是要先放一放,细工慢活地磨一磨,力求达到让人最愉悦最满意的结果。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创作经验,总结出如下几种歌词修改方法之拙见与词友们分享:

一、把每个词每一句反复推敲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歌词可看做一种文字游戏。这种游戏可追溯到宋朝流行的词牌,同一个词牌可以填各种不同内容不同韵辙的词,而唱的是同样的旋律。如何将这种游戏玩得高明,需要智慧的头脑,需要一定的音乐文学修养,落到实处则需要海量的词汇储备,比如要给一个名词前冠以形容词,马上要能联想到几个近义词,有些词似乎用这个也可,用那个也行,这时候就要反复推敲,不断斟酌,并不是这个词嵌进去就好,还要根据前后的关系,整体的语境看是不是符合融洽,还要试着唱一唱,是否拗口,影响音乐的美感,如果是,则不行,一定要找一个最恰当的无以取代的词。

歌词往往分两段,两段相同部位往往要对仗,对仗精细工整则令人拍案叫绝,第二段与第一段对仗部位的用词往往词义相近,有时还必须形成递进关系,这时候是最需要字斟句酌推敲的时候。有时候一首歌词写成,自己觉得挺满意,当拿给行家看,行家仅仅是改换了其中一个词,便立马提升了整首歌词的意境和品味。真正高明的词作家的歌词达到出神入化浑然天成的境地,既让人看不出雕琢的痕迹,更看不出游戏文字运用的技巧,笔底的文字令人愉悦,蕴含的情感动人心扉,每个词每一句都经得起推敲,这才是一首成功的“好词”。

二、把多次重复出现的字词和眼熟的词取代掉

歌词创作过程中难免会碰到这种情况:同样一个词,在前面已经用过了,写到后面这个词又会出现,而且是在不对仗的部位。对于一位严谨的词作者来说,这种情况是难以容忍的,一定得想出另外一个词把其中一个词替换掉!以我创作的一首《灵隐》为例:

杏花烟雨朦胧了沉醉的眼眸/白墙黛瓦婉约了江南的温柔/绿萝倚新楼/青青塘边柳/谁的美,绽放春天的枝头/闲云悠悠走/时光静静流/找一间往事客栈/斟一杯回忆的酒/古寺听禅钟/玉泉洗尘忧/灵峰照明月/梦里乘归舟//

绿肥红瘦缠绵了思念的理由/小桥流水婉转了岁月的问候/摇旆家家酒/扶犁处处村/谁的美,隐进山水的画轴/青芝香衣袖/古巷来寻幽/等一朵蓝莲花开/把一段思念弹奏/湖山情依旧/天堂爱相守/结庐桃源里/幸福到永久//

这首歌词描写的灵隐不是杭州灵隐寺的灵隐,而是灵隐寺旁的灵隐街道,风景名胜颇多,是城市边的清静休闲之所,“往事客栈”与“蓝莲花开”都是属于灵隐街道的客栈名,在此一语双关。千斟万酌写下这首歌词后,又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看了一遍又一遍,第一段没什么问题,可是第一段有了“梦里乘归舟”,第二段又有“结庐桃源里”,两个“里”字似觉不好,第二段第一句有了“绿肥红瘦缠绵了思念的理由”, 后面又有“把一段思念弹奏”,两个思念出现更不好!还有“绿肥红瘦”和“小桥流水”这两个词怎么看怎么眼熟,可以说这两个词是描写江南的诗词里用滥了的,再用总显得缺乏新意。

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推敲,最后我把第二段的“结庐桃源里”改成“结庐桃源境”,“把一段思念弹奏”这句改成了“弹一曲清韵长留”,“绿肥红瘦”改成“竹淡梅瘦”,“小桥流水”改成“山亭水榭”:

竹淡梅瘦缠绵了思念的理由/山亭水榭婉转了岁月的问候/摇旆家家酒/扶犁处处村/谁的美,隐进山水的画轴/青芝香衣袖/古巷来寻幽/等一朵蓝莲花开/弹一曲清韵长留/湖山情依旧/天堂爱相守/结庐桃源境/幸福到永久//

如此一改,不仅容量内涵加大,意境加深,看起来也更加雅致!

三、把可有可无的字词尽量去掉初学写歌词,容易犯拖泥带水不干脆不干净的毛病,比如喜欢在某个名词前加一个前缀形容词,比如“的”“在”“那”这些在音乐里完全可以忽略的介词或虚词经常有出现……细一追究,这些字词完全是可有可无的,去掉也还是那个意思,甚至更加干脆明了,当出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当机立断忍痛割爱,哪怕那个词是自己再喜欢的,也要删除。以我五年前初学写歌词不久写的一首《初恋情人》为例:

爱,凋落在最美的花季/留一段真情,埋在最深的心底/一转身,就各奔东西/不想去追问,任风儿吹散所有的消息/  哦,初恋情人/弹响青春浪漫的序曲/无奈缘分太浅,还是宿命太深/穿过命运交错的掌纹,两颗掌心仍无法握在一起//

爱,谢幕在伤感的雨季/留一段悲喜,收进泛黄的回忆/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难再去追寻,任岁月冲淡所有的往事/哦,初恋情人/初遇青春苦涩的甜蜜/因为太过认真,还是太过单纯/看着黯然离去的背影,祭奠是梦中那风干的泪滴//

刚写好这首歌词,自己心里还是挺满意的,当时拿给上海音乐文学学会会长汤昭智老师指教,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的歌词的病症,数年过去,以现在的眼光看,确实如汤老师所言,歌词里的一些词完全是多余的,经过修改后歌词如下:

爱,凋落在最美的花季/留一段真情,埋在心底/一转身,就各奔东西/不想追问,任风儿吹散消息/哦,初恋情人/弹响青春浪漫的序曲/是缘分太浅,还是宿命太深/穿过命运交错的掌纹,两颗掌心仍无法握在一起//

爱,谢幕在伤感的雨季/留一段悲喜,收进回忆/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难再追寻,任岁月冲淡往事/哦,初恋情人/初遇青春苦涩的甜蜜/是太过认真,还是太过单纯/看着黯然离去的背影,祭奠是梦中那风干的泪滴//

相比较两首歌词,修改后的歌词更干净,读起来更朗朗上口,更适合谱曲发挥,去掉了累赘的几个词,歌词意思非但不变,反而有了更深的意蕴。

四、尽量避免常见的格式和句式

写歌词久了,很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比如习惯八句两段体格式,习惯句子长长辞藻堆砌,习惯用排比句式,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著名词作家宋小明先生在跟人谈歌词创作经验时曾有这么一段辩证的词论:“对前人作品应放在当时历史环境中品评,对今人作品先看我有没有的、会不会的,对幼于吾人的作品,先看想法、出手和诉求对象,对自己作品看是否套路习惯,有否异样不习惯,如顺滑流畅,则掉入窠臼,所谓‘写得熟时是生时,写得生时是熟时’……”,他所说的套路习惯和窠臼,即指固定的思维模式,“写得熟时是生时,写得生时是熟时”,前一个“熟”是指“套路熟”,后一个“熟”是指“突破瓶颈的成熟”,前一个“生”是指“创作上的不成熟”,后一个是“生”是指“打破惯常的模式”。比如《套马杆》歌词:

给我一片蓝天一轮初升的太阳/给我一片绿草绵延向远方/给我一只雄鹰一个威武的汉子/给我一个套马杆攥在他手上……

这种“给我……给我……”的句式是常见的,《套马杆》的作者第一个写,他就是原创和独创,后面的作者写歌词再出现这种格式和句式就是模仿和借鉴,就落入了窠臼,失去了新意,即使万不得已要引用或借用,后写者在句子音节的安排和歌词意象上一定要有变化,不能一模一样地照搬。文章有法而无定法,歌词也一样,对于优秀的词作家来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做重复自己的机器,看到似曾相识的句式和格式应该感到脸红,一旦写出来了,要想方设法改掉,即使做不到每一句都让人耳目一新,也要有那么一两句一定是属于自己独创的。

五、让时间来沉淀

一个词人写出的词的深度和词品大抵跟他的阅历、经历、文化积淀、世界观人生观、心境等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样一件事情,对有些人就平平常常,没有丝毫触动,对有些人来说可能就感触颇深,联想良多,同样一位词作者,在不同年龄段对同一事物的看法感受往往大相径庭,多年前写的歌词多年后再读,很多作品会令自己哑然失笑。因为阅历不够,经验不足,积淀不深,即使有好的题材,好的切入点,功力火候不到,顽铁尚淬炼不成真金。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多年前有灵感触动却笔头生涩稚嫩的作品多年后再修改也许问题会迎刃而解!

唐朝诗人贾岛被称为苦吟派诗人,他往往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据说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写词的人对此能有深切体会,每一首歌词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创作期间的辛苦和创作成功之后的喜悦是无法言说也是别人难以感受的。我们要善待自己的孩子,让它看起来赏心悦目,读起来朗朗上口,唱起来音韵天然。即使多花点时间去孕育培养,也是非常值得的。

修改歌词的过程是痛苦的过程,也是快乐的过程、历练的过程,最终是提升的过程,时间是最好的检验师,好的歌词不怕放久,好的歌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好的歌词可独立成诗,待到机缘巧合,遇见好曲,自能传唱天下,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