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好古诗词这一课

学写歌词几十年,积我写词的经验,我想说:一个歌词作者,如果没有很好的古诗词的修养,是很难成气候的。只要品读一下乔羽老师的作品,就能感悟到这一点,他老人家一生写了许多歌词,光在群众中流传为大家耳熟能详反复演唱的经典歌曲就有几十首,其数量之大,质量之高,几乎无人能及。文化底蕴丰厚,这是他给我的第一印象,这文化底蕴,包括多个方面,从他的词中,我能嗅出民歌的味道,嗅出从诗经到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乃至新诗的气息,我深深地感到乔羽老师古诗词的修养是如此的厚实,“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人说山西好风光》,“告别今宵,告别今宵,无论新友与故交,明年春来再相邀,青山在 人未老 ”(《难忘今宵》)“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沉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夕阳红》)字里行间,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无不透出古诗词的韵味。乔羽歌词的谱曲率演唱率之高,普及性之广决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

当今词坛,我们许多的词作者在文化修养上恰恰是缺乏古诗词修养这一课。从小学到大学,如果你学的是理工课,你的理想是从事科研、金融、医疗等等,不研究学习中国的古诗词,还情有可原,但你要从事和文化政治历史地理等有关的职业,要当作家,诗人,则必须要熟读精读古诗词,即或从事不和文化政治历史地理等相关的职业,接触一下古诗词,也并非坏事,一切知识都是相通的,而文化文学是一切职业的根基。如果你腹中能装上几百首几千首古诗词,那你的思维智慧就会大不一样,苏东坡在《和董传留别》诗中曰:“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气,是指你的气质,气场。别人会从你的谈吐中、文字中自然地一点一滴地感受出来。朋友初识,几分钟的交谈,你的文化气场自然地就流露出来了,是深是浅?是厚是薄?这是掩盖不了的。而这种文化底蕴会融入你的性格中,气场中,不断书写着你的人生轨迹,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一个词作者,外人会从你的遣词造句中看出你的水平。俗话说:文如其人,词如其人,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的传统教育,向来注重“诗教”,中国诗词大会的评委蒙曼教授说:“诗歌对人的第一个培养,就是审美的培养。诗能最大程度塑造人的审美情趣。”,为什么要学习古诗词,这就是答案。对于要和音乐打交道的歌词作者,要懂得,古诗词中有节奏,有韵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古人创造的这种音乐感觉是对汉字的精深诠释,对写词者至关重要。    

蒙曼教授还说:“诗里有色彩,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是绿,小火炉是红,酒是静止的,火是跳动的,你自然而然就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和什么可以搭配。诗里有美的情趣,比如古代人写春天,“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如此烂漫,像一个小姑娘学绣花,因为不懂得尺度,把每朵花都绣得复杂,蓬勃得不顾得美,但这本身就是美的,春的情趣就在里面,美的价值观就在里面。我们知道什么是美,才会知道怎么样去呵护美,这就是善。这也是诗歌对我最大的影响”。我觉得她的这段表述对我们词作者非常值得感悟。词作者只有明确了学习古诗词的作用,才会自觉地把心沉入其中。

总之,对于一个歌词作者,补好古诗词这一课,可以改变我们的浅薄,提高我们的涵养,拓展我们的境界,可以让我们的歌词创作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个人的创作体会,学点古诗词,在处理歌词的文学性和音乐性上,和以往大不一样。你懂得了平仄,句子中的抑扬起伏就容易避免平铺直叙,一句词,全是平声,或全是仄声,念着就少了音乐感。歌词的最终目的是要谱曲的,是要演唱的,从某种角度而言,歌词的音乐性决定了歌曲的旋律性,而所有的古诗词都是歌词,都可谱曲而唱,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就为不少古诗词谱曲作歌,受到少年儿童的欢迎和喜受。词作者要善于在自己的歌词创作中融入古诗词的元素,这会增添歌词的品位,广东的陈小奇所创作的《涛声依旧》,就吸取了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的意境,而使这首歌在中国广为流行,经久不衰。谈到歌词的文学性,我们更要学习古诗词炼字、炼句、炼意的长处,写每一首歌词,选择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需格外谨慎,像古诗词一样经得起推敲,力求做到准确生动形象。这是需要下大功夫下苦功夫的。

最近,我在《人民文学》第五期读到莫言的戏曲剧本《高粱酒》,并读到了他的创作感言。莫言是以写小说出名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但一个成熟的作家才华应是多方面的,他也写戏曲,《高粱酒》只是其中之一,他说,“一部戏,最终还是落实到一句句的道白、一段段的唱词上,故事是用这个讲述的,人物也是用这个塑造的。为了写好唱词,春节期间,我向台湾作家张大春学习律诗,废寝忘食一周,略有心得。回头来再次修改这个剧本,因心中多了韵律这个准则,自然就发现了很多应该修改调整的地方。当然,要把一个剧本的唱词写得句句合辙押韵,那实在是太困难,只能是尽力而为了”。这话说的多恳切,为了写好唱词,他向台湾作家张大春学习律诗,废寝忘食一周。文学大师鲁迅、郭沫若都写旧体诗,这对他们的文学创作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我们这一代词作者,要无愧于前人,也要无愧于后人。我们赶上了一个新的可以大展才华的时代,置身于一个新的文化土壤,放眼望,东风正劲,春光正好,千红万紫,千娇百媚,在世界,在中国,在炎黄子孙生活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有诗词的声音,都有诗词的花朵,都有诗词的风彩,都有诗词的笑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这首带有秋意的诗,让我感受到不仅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秋意无边,更有一种势如万里长江奔腾向前的勇敢和豪迈。继往开来,我们需要继承,创新。要在我们创作的歌曲中弘扬古诗词的精华,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