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首填词歌曲

在我写的歌中,有不少是先有曲后有词的。其中有三首应约而写的填词小歌,创作时间和作品篇幅都很短,属于写前毫无准备,写好交差而已的“命题作文”。然而令我始料未及的是,结果这三首“无心插柳”的小歌都获了全国大奖!

直至今天,回忆起当初这三次“填词”创作经过,还是挺有余味!

第一首:《山里妹子正十八》

这其实是一首舞蹈音乐中的合唱部分。2000年,原衢州市群艺馆我的同事蓝建萍和辛冠中两位舞蹈家创作了女子群舞《山里妹子正十八》,备战省第三届音舞节。舞蹈音乐是杭州歌舞团作曲家孙天强根据衢州代表性民歌《绣花鞋》创作的,原本这个节目与我无关。其时我和辛导一起去杭州录音,辛导录舞蹈,我录歌曲。谁知到杭州住下,馆里一个电话就追到了宾馆,蓝导在电话中说舞蹈在排演中总觉得音乐还不够完满,需要在节目进行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加进合唱,把节目推向高潮。接着馆长老林要我立即根据《绣花鞋》民歌旋律填上一段歌词在当晚录音现场就录好!我听后暗想,衢州民歌《绣花鞋》除了衬词外只有三句,就这区区三句,不是小菜一碟吗?于是也就爽快地接下了这个突如其来的任务。因当晚就要录音时间紧迫,我匆匆吃过晚饭就赶紧在宾馆里写了起来。

当一开始写时,我才感到无从下笔,因为这个舞蹈主题是表现新时期山里妹子的精神风貌和对美好明天的向往,根据要求还要既有乡土气息,又有现代时尚。而这一切,要在这仅有的三句歌词中,全部完美地表达出来,还真有点难度。于是我打电话请示,写2-3段行不行?回答说不行,正因为就这么三句一段翻来覆去唱几遍,才有层层推到高潮的效果。于是我只得绞尽脑汁折腾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在进录音棚前写完——

山里妹子正呀正十八,就像那一朵朵盛开的山茶花。依格呀子哟,呀格依子哟,十八岁的山里妹子呀,绣出一片金光灿灿的五呀五彩霞。

当时还没有传真,我在杭州这边电话读,衢州在那边记,记完后连夜送交宣传部和文化局领导审定,我也松了一口气。晚饭后进了录音棚,我正把歌词复印好发给歌手们准备马上录唱的时候,谁知馆长电话又来了,说领导看后认为还不行——新时代的山里妹子怎么还停留在山沟里绣花鞋呢?绣得再金光灿灿的五彩霞也太闭塞呀!要解放思想,看到山外的精彩世界呀!说实话,现在看来,领导的话还真有点先见之明!可是当时却不太理解,就这三句,实际上只有二句半的余地,因为“十八岁的山里妹子”这半句是肯定要用的,不然整个舞蹈都完了!怎么办?我着急又无奈,只好将合唱的录音暂停,推迟到第二天再录。

第二天一早,我顾不得一夜录音未睡,登门求教浙江歌舞团著名词作家周祥钧老师,周老师把这首短短的歌词一声不响地看了好久,问我:一定要用这个“发花”韵吗?我说,舞蹈就叫《山里妹子正十八》,只能用这个韵呀。周老师说,这就难改了。能不能换个韵呢?

——对,换韵!周老师的一句点拨使我豁然开窍!于是就在周老师家里,我和周老师一起完成了这一看似容易,其实很艰巨的任务——

山里妹子好呀好风采,就像那山杜鹃风里雨里开。依格呀子哟,呀格依子哟,十八岁的山里妹子呀,盼望一轮圆月亮梦中升起来。

这里有山里妹子的健美风采,有山里妹子的勤劳纯朴!而这梦中升起的圆月亮,更体现了山里妹子的美好向往,向往山外的世界、向往家乡未来的幸福,当然,还向往那朦胧中的甜蜜爱情!这是多么美的想像!

歌词的创意精准完美烘托了舞蹈的艺术形象,很快得到市领导的肯定和好评。我也在录音棚里很快写好了合唱的编配。当晚,录音顺利完成。

舞蹈《山里妹子正十八》在省第三届音舞节一炮打响,获创作、表演双金奖;后来又获文化部“群星奖”银奖;还参加了1992年CCTV元宵晚会和第七届中国艺术节演出,是衢州市的文艺精品、保留节目,也成为全国各地文化馆学演节目,久演不衰。

舞蹈得大奖,让我这首除去叠句衬词只有不到40个字的小歌也沾光获奖。我很幸运!

第二首:《雷锋塔岭叮咚叮》

2004年,我参加省儿童音乐学会的一次儿童歌曲创作采风,一起参加活动的原省音协副主席、浙江歌舞剧院著名作曲家钱兆熹老师找到我,他说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约他写首少儿合唱,作为他们的少儿合唱团赴日本交流演出的节目。他拿出一首以前创作的管弦乐组曲中的一个乐章让我听,好像是描写儿童做游戏的,很动感,很活泼。他问我能否填个歌词,他再根据歌词的内容改变成少儿合唱曲,至于歌词的内容呢,不限。

这个条件看起来不难,但也确实让我费尽心机!首先,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歌词不能带有政治色彩,这样一来就少了很多题材;第二,由于两国之间的国情差异,好些题材写出来日本的孩子们不好理解,又少了些题材;第三,指定乐曲非常活泼轻快,因而又产生了很多制约,你只能配合这一特定的情景,当然,什么春天的小伙伴啊,游乐园啊,友谊联欢啊,是和乐曲的情绪基本吻合的,但是这类题材的歌太多了,好的构思、好的词句都给别人写完了!我不想写、甚至不能写——而这种种的不好写,看起来是增添创作难度,但却可以使我的创作避免好多构思上的雷同和撞车!

这个雷同,那个撞车,怎么办呢?那两天我散步都戴着耳机,一直听着这首曲子,边听边绞尽脑汁地想!我想,杭州的少年出国表演,也是让世界了解杭州的好机会,一定要有杭州内容的节目才对路呀!那么杭州最值得向世界推出的是什么呢?是西湖。嗯,就写西湖吧!可是,古往今来,美丽的西湖早已被无数人歌唱过了,西湖的所有的风景也几乎被别人无数次地描绘过了……偶然间,浙江卫视一条“雷峰塔重建完工”的消息让我脑洞大开——对,雷峰塔,只有雷峰塔!由于它早就倒塌,所以几乎没有人写过,虽然也曾有极少如《雷峰夕照》之类流行歌,但那也是伤感怀旧的。而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在日本也几乎家喻户晓!我何不换一个角度来欣赏她,赞美她呢?这个角度哦,当然是儿童的视角!

我把这一想法兴奋地告诉给钱老师,他起先认为很好,可是立刻又提出了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雷峰塔毕竟是一座塔,是静态的,而乐曲却充满动感、充满活力,这又该怎么写?当时我如同浇了盆凉水!可是雷峰塔这个题材我舍不得放弃,于是又想啊想,忽然想到了塔身一层层檐角上那一个个小小的点缀——塔铃!它随风摇晃,不但动态,而且还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这小小的塔铃不正是亮点吗?我筋动不已,赶快把这稍纵即逝的“点睛”创意速记了来!于是,《雷峰塔铃叮咚叮》歌词出来了——

风轻轻,铃声声,神秘的雷峰塔摇塔铃,塔铃叮咚叮。听,快来听,别作声,听,要让老法海不得翻身,塔铃叮咚叮。听,快来听,别作声,听,莫让白娘子受了惊。风轻轻,风轻轻,铃声声,神秘的雷峰塔摇塔铃,摇塔铃……

写好后钱老师看了很满意。当时也有人提出太短,是否增加一段?我也根据这个建议写了第二段,内容大概是如今太平盛世,曾经倒塌的雷峰塔又获得新生,请白娘子回来共度好时光等等,写得好像也比较精致。可是大家一致认为这是画蛇添足,让人没有了想象空间。大家评价说,就这样最完美,少一字,多一字都不行!很短,但很传神,很感人。用儿童纯洁的心灵来表达人们对真善美的感受,回味无穷。

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儿合唱团带着这首歌到日本演唱后很受欢迎。以后这个合唱参加过中国儿童合唱节等许多国内国际合唱比赛,每次都载誉而归!作品还在2007昆明国际合唱节中获得合唱新作品创作大奖,总谱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2013年获文化部专业文化最高奖——全国第十四届“文华奖”。

其实,这首歌的获奖也是我的沾光而得——试想,如果没有作曲家钱兆熹老师的精美乐曲,没有合唱指挥闫宝林教授的精心排练,没有合唱团孩子们的精彩演唱,那么我这区区50来字的小词算什么呢?我真的很幸运!

第三首:《长江边上好家乡》

2006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和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长江颂》全国征歌。由于我从小对城市地理比较爱好,所以对于张家港也有些了解:位于长江下游的新兴港口城市张家港市原来叫沙洲县,属于苏州市,曾经是苏南最穷的县,而现在的张家港是全国文明城市,全国经济实力十强县之一,百业兴旺……

征歌主办方先期已评出 20首入选歌词,刊登在《歌曲》《词刊》杂志上提供作曲家选谱。我打电话主办单位,询问是否可以不用规定的歌词,自己另写呢?对方回答:当然可以。

听到主办方答复后我心中暗喜!因为我手头正好有一首用苏州民歌《大九连环》和苏剧音调为素材创作的旧歌,放了好几年一直没有发表更没有获奖,但我却始终对这首歌的旋律孤芳自赏,自认为是金子总有发光的时候,总想有机会重新打造后推出去!

这次,机会终于到来了!

我把这首旧歌的歌词部分全部拿掉,然后再把自己所积累的与张家港相关的知识转化成歌词,一句句套在进原歌曲的旋律中。如此这般一番,不到2小时就完成了——

好长好长的一条江,养育了我的好家乡。当年小沙洲,如今好景象;倚着长江大发展,百业兴旺名声响。依得呀得儿哟,长江边上的好家乡,前进的脚步就像长江后浪推前浪。

好大好大的一条江,美丽了我的好家乡。明珠闪闪亮,镶嵌在江旁;沿着长江去远航,港城神采在飞扬。依得呀得儿哟,长江边上的好家乡,明天的辉煌就像长江一浪高一浪!

这首题为《长江边上好家乡》的歌,歌词紧紧围绕“长江”的主题,没有提到一句张家港,可实际上每句都在宣传张家港!而旋律又是他们非常熟悉非常亲切的家乡音调,非常接地气。歌曲由著名歌唱家雷佳演唱后所以受到专家和市民的一致好评,获得征歌一等奖,并成为张家港城市形象歌曲,苏州市的任何一家歌厅都有原唱伴奏的KTV点唱。

三首填词歌曲,第一首是倚民歌曲调填词;第二首是倚器乐曲调填词;第三首是倚旧歌曲调填词。前两首沾了外在因素的光;而第三首虽也是倚曲填词,但倚的终归是自己作的曲,要说沾光也是自家的光源。殊途同归,也算是一首词曲都由自己创作的歌。